电动自行车安全之殇:疯狂改装致事故不断,保险服务有“陷阱”

2022-08-26 10:06:40     来源:消费者报道      作者:陈梓庆

“买来不改,不如推下海。”

汽车的改装风潮,已经蔓延至电动自行车行业。为了更拉风的外观和更高的速度,电动自行车的非法改装行为屡见不鲜,虽然为消费者带来了心仪的爱车,不过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安全隐患。

此外,保险产品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中普及程度较低,各大电动自行车企业虽然也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不过其中的理赔条件消费者也可能不甚清楚,这也容易造成消费纠纷。

在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当下,电动自行车行业野蛮生长所带来的乱象也值得各界关注。这个关系到千万消费者出行安全的行业,亟待一场彻底的革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保有量井喷,“小电驴”成出行首选


如果是日常通勤,除了公共交通以外,“小电驴”也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出行首选。电动自行车具有购买方面、价格亲民、充电快速、道路通过性强、停车方便等优势,这也让电动自方便的销量保有量不断井喷。


▲来源: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电动自行车销量达到4100万辆,其中雅迪销量为1380万辆左右,占市场份额的33.6%,爱玛和台铃也分别销售800万辆和500万辆左右。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到3.4亿辆,预计2022年将达到3.5亿辆,届时相当于每4个国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此外,一些城市也公布了当地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数据。济南市车管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济南市共登记电动自行车381.2万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或超400万辆。


▲来源:艾媒咨询

庞大的保有量之下,电动自行车并非日常出行的附加项,而是成为主要的代步工具。艾媒咨询的研究显示,2021年,超过60%的中国网民对电动自行车的续航里程需求在50~150公里,其中需求在100~150公里的占比最高,达到32.2%。

由此可见,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已不仅是简单的短途代步,更多的出行场景也需要电动自行车的帮助。

因此,电动自行车行业也成为一块热土,除了雅迪、爱玛、台铃、新日等龙头品牌之外,小牛、九号等行业新贵也后来居上。在日益复杂的使用需求下,电动自行车也变得智能化和网联化,一些功能和配置甚至可以完全取代汽车。


续航缩水、安全问题顽疾难除


然而,随着销量的走高,电动自行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弊病也不断显现。

首先是消费者较为关心的续航里程问题。目前,各个电动自行车品牌纷纷将旗下产品的续航里程不断推高,刷新续航里程天花板的电动自行车不断涌现。

然而,目前电动自行车所用的电池,主要以铅酸电池、锂电池和石墨烯电池为主,这几种电池类型各有优劣,不过其工作性能均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严寒环境下,电池充电速度可能会变慢,电池容量降低,导致续航里程“缩水”。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不少消费者投诉电动自行车实际续航里程与商家宣传不符的问题,而这也是电动自行车消费纠纷的重灾区。


此外,安全问题也成为电动自行车的顽疾。目前,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规定下,车辆的最高时速被限制在25km。然而,由于电动自行车使用场景广泛,甚至在商业环境中高频使用,25km的时速显然难以满足部分驾驶者争分夺秒的需求。

于是,各种非法改装就大行其道,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车辆的时速上限。通过对车辆控制器的改装,以及更换更大容量的电池等方式,一辆可以与汽车比拼速度的电动自行车就此诞生。



▲近期部分电动自行车自燃事件现场

然而,非法改装虽然带来“速度与激情”,却也带来了安全隐患,这也是电动自行车自燃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主要起因。

“扩大的电瓶其实就是更大号的定时炸弹。”有消防技术专家指出,私自改装的电瓶为了缩减成本在拼装工艺和电芯选品上难以保障,发生事故的概率自然成倍增长。除了增加时速上限和续航里程,也有部分电动自行车爱好者私自加装音响、灯光等带电设备,这些设备也存在引发线路短路的风险。


电动自行车仍是保险“荒漠”


那么,面对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保险服务自然成为电动自行车的一道屏障。然而,保险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仍然是“荒漠”一般。

从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普及程度而言,电动自行车行业可谓远逊于汽车。以广州市为例,截至今年4月11日,仅有24万人投保广州人保财险作为主承保公司的“穗安行”,与400万辆的保有量形成巨大落差。


▲雅迪对车卫士的宣传(截图自雅迪骑行卫士微信小程序)

此外,部分电动自行车品牌虽然会提供保险服务,不过主要针对车辆自燃、盗抢和人员受伤等情况。以雅迪为例,雅迪提供“骑行卫士”保险服务,分为“车卫士”和“人卫士”,前者主要为车辆盗抢和自燃提供理赔,后者则针对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不过,对于车辆损伤、第三者损失、水泡车辆等情况则未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

《消费者报道》调查发现,电动自行车企业提供的保险服务,并非完全的“免费理赔”,消费者要获得理赔还需要“付费”。


▲消费者要获赔新车需支付车辆折旧费、服务手续费(截图自《雅迪“骑行卫士”服务说明》)

8月10日,《消费者报道》曾报道雅迪车主李先生因车辆被盗而申请“车卫士”理赔,被商家要求交纳车辆折旧费、服务手续费和运费等费用,共计939.8元,占车辆售价的近35%。

保险产品稀少、理赔成本较高、投保意识薄弱,这些都导致电动自行车保险产品未能普及,无疑又降低了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保障程度。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种种乱象,目前监管部门已经采取有力措施,包括多个城市要求电动自行车必须上牌登记、严查非法改装车辆行为、对不按交通规则行驶的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进行批评教育等,无一不在推动电动自行车的有序发展。

当然,这些都只是开始。实际上,电动自行车行业还亟待一场彻底的革新,无论是产品的质量、服务的透明以及保险的普及,都是电动自行车行业摆脱无序生长的必经之路。只有整个行业变得更加透明、安全和放心,消费者才能真正享受到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便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