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用电热水壶煮水喝会中毒?

2018-04-25 11:06:26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张德荣

2016年第1季度,江苏省质监局曾对市面50批次电水壶进行了质量风险监测。结果发现,在45批次进行了成分分析、锰析出量检测的水壶中,有55.6%使用高锰钢,锰含量在9%至10%之间。


加上微量元素锰的过量摄入会影响神经系统,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


的确,消费者买水壶想喝的是纯净白开水,而不是含有析出锰的水。先不论锰是否对人体有害,锰析出过量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但是,我们应该明确本次不及格的样品多为不知名品牌,而一般知名品牌都会标称“304不锈钢”字样,这种钢材在“锰析出”这个环节是很安全的!

 

钢材号码(牌号)就是它的“身份证”


“304食品级不锈钢”,我们经常在电水壶的购买页面看到这样的宣传。


其实,304这个叫法源自美国材料实验协会。我们可以在国家标准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中找到它。它的牌号是06Cr19Ni10。另外,标准当中也包括很多不同号码(牌号)类别的不锈钢,比如201、316、430等。不同牌号的钢材,他们的元素组成也不一样,比如高锰钢的锰含量会高一点,而304的锰含量低一点,镍含量高一点(防锈)。企业会按照食用、医用等需要选用相应类别的钢材进行生产。


通俗理解,06Cr19Ni10(304不锈钢)就是钢材的代表号码,相当于它的“身份证”。根据标准中的成分说明,304不锈钢的锰含量最高不超过2%,远远低于高锰钢的9%至10%。



也就是说,消费者如果担心高锰钢,不妨认准304这个字样进行购买。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买的电水壶,上面的钢材号码写的不是304,而是其他代码,那怎么办?


莫慌!你可以下载国家标准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查阅该牌号钢材的化学成分表,看看它的锰含量百分比。


这样,我们就能很好利用国家标准的指示避开高锰钢了。


食品接触用标准才是“守门人”


既然304不锈钢不是高锰钢,那么它就一定安全吗?


也不一定,《消费者报道》曾在2016年12月送检了市面热销的6款电水壶,结果发现标称使用304不锈钢的飞利浦HD9316、九阳K15-F2存在镍析出超标的情况。


什么情况!?怎么又多出了个“镍析出”?


这就涉及到食品接触用标准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出台的食品接触用标准,电水壶这类接触食物的不锈钢需要符合GB 4806.10-2016《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而该标准对砷、镉、镍、铬、铅这5种迁移物有明确的限值要求。



其实,前面提到的牌号标准只是对不锈钢的一个身份确认标准。后续,钢材用于生产电水壶,而电水壶又属于接触水(食物)的电器,那么电水壶的钢材就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 4806.10-2016《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也就是说,不管用于生产电水壶的钢材属于什么牌号,它都必须要通过GB 4806.10-2016这个食品“守门人”。


当然,我们也跟一位从事食品接触用材料检测的工程师确认过,一般来说,304不锈钢是满足食品级要求的,但不排除一些生产工艺不恰当的304不锈钢存在不符合标准GB 4806.10-2016的情况,但这个概率是非常低的。

 

牌号标准与食品接触用标准“双管齐下”


我们留意到,参考欧盟食品标准制订的GB 4806.10-2016,当中并未对锰析出量设有限值要求。这是否给高锰钢留下“生存空间”呢?


其实不然,该标准规定,金属基材应明确标示其材料类型及材料成分,或以我国标准牌号或统一数字代号标示。



也就是说,配合上不锈钢的牌号标准,再加上食品接触用标准的析出要求,两个标准“双管齐下”,这样很好地保障了消费者的电水壶使用安全。


作为精明的消费者,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第一,留意产品包装上的执行标准是否印有“GB 4806.10-2016”字样。值得一提的是,该标准于2017年4月正式实施。第二,查看电水壶金属基材的类型,对应牌号标准GB/T 20878-2007,确认化学成分组成,避开高锰钢。

 

(责编:胡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