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款维C产品对比测试一:康恩贝、禾博士泡腾片含量是个“坑”,几乎所有产品中的维C都非天然

2018-10-08 11:08:25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陈宇

对于维生素C,多数消费者还是更青睐于上百块的保健品或泡腾片,可能觉得它们相比OTC小药片更天然、无副作用。

 

不过,除了价格悬殊之外,这3种维生素C到底有什么区别?维生素C含量越高越能补充身体所需吗?

 

2018年7月,《消费者报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了养生堂、修正、汤臣倍健、善存、安利纽崔莱、康宝莱、健安喜(GNC)、康恩贝、澳佳宝(Blackmores)等9款维生素C保健品;喜维家、力度伸、奥米加、Swisse、康恩贝、纽斯葆、禾博士等7款维生素C泡腾片以及华南牌、恒建牌等款维生素C(药)片,测试其中维生素C(L-抗坏血酸)的含量。


 

结果显示,健安喜、力度伸、Swisse等3款产品的维生素C含量均达到了每日推荐量的10倍以上(超过1000mg/片),不建议普通消费者作为长期补充食用。

 

康恩贝、禾博士款泡腾片维生素C实际含量与标签值严重不符。其中,禾博士的实际含量不足标示值的3%,康恩贝则为标示值的5000%以上。

 

无论是保健品、泡腾片还是药片,其中的维生素C结构都为L-抗坏血酸,几乎都是通过合成的方式获得,“天然”概念多为噱头。

 

康恩贝、禾博士泡腾片维生素C含量与标称值严重不符

 

维生素C产品主要有3类,以有“蓝帽子”的保健品和固体饮料泡腾片为主,还有一种有OTC标志的维生素C(药)片。

 

在前期的调查中,本刊发现几乎所有药房的导购员都会强调,“保健品维生素C含量高、效果好”。

 

而在电商平台上,花俏的保健品广告内容中也有一个共同特点,比如“一片维生素C相当10个苹果,5个柑橘”等。

 

这样的广告宣传,无形当中会给消费者传递一种心理暗示:维生素C含量越高代表营养越好。不过,更多“营养”的背后,或许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误区。

 

“维生素C是人体无法合成且必需的营养素,每天需要补充,但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多了会加重代谢负担,甚至引起副作用。”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研究员任尧表示。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指出,人体维生素C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mg,最大耐受量为2000mg。

 

结果显示,18款产品的维生素C含量都低于人体每日最大耐受量2000mg,但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显著。

 

康恩贝、禾博士款泡腾片的维生素C实测含量分别为452mg/片和12.4mg/片,但标示值却分别为8.9mg/片和450mg/片。康恩贝超出标示值的5000%以上,而禾博士则不足标示值的3%。

 


在这款产品中,禾博士维生素C泡腾片有“蓝帽子”,为保健食品;康恩贝则属于固体饮料(普通食品)。

 

根据《保健食品备案工作细则》(征求意见稿)、《营养素补充剂管理规定(2017征求意见稿)》,保健食品的维生素实际值应为标示值的80%~180%。

 

因此,若以上述法规,则禾博士维生素C泡腾片严重不符合要求,消费者食用后无法获得应有的保健作用。

 

另外,健安喜维生素C片、力度伸及Swisse维生素C泡腾片的维生素C含量偏高,达到适宜推荐量的10倍以上,分别为1105.7mg/片、1071.8mg/片和1175.2mg/片。

 

其余13款产品维生素C含量在8.8mg/片~620.5mg/片之间,其中的款药片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109.1mg/片和106.4mg/片,较为接近每日推荐量(100mg)。

 

尽管维生素C的每日最大耐受量为2000mg,但实际上若长期每日摄入1000mg以上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通常来讲,普通人每日摄入100mg~1000mg的维生素C,属于安全范围,没有副作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系副教授范志红撰文表示。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医师沈迎建指出,“每天若摄入超过1000mg的维生素C,会让体内形成酸性的环境,并且尿中排出的维生素C多的话,容易引起结石。”

 

而在药片说明书上也有不良反应的介绍:过量服用维生素C(每日用量1000mg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亮、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等症状。

 

沈迎建强调,正常人是不需要每天摄入这么大剂量维生素C的,只是某些病人,如患有坏血病的人才需要用到这个剂量。

 

范志红也表示,在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情况下才需要服用1000mg的维生素C,普通人日常补充100mg已经足够预防慢性疾病及满足身体最佳状态。

 

“这其实是关于治疗量和维持量的问题,治疗量会高(1000mg),维持量则相对低(100mg),但普通消费者对此认识有限,从而容易造成误区。”药剂师陈培毅表示。

 

她同时提醒,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吃多了也只能排出体外,对身体无什么额外益处,平时补充的话,按照推荐量(100mg/每日)选购或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Swisse、力度伸等几款进口维生素C在国外属于(登记)药品类别,国内消费者最好在看懂标签及咨询过医师后,判断是否适合再行购买。

 

此外,喜维家和奥米加这款泡腾片维生素C含量仅为9.4mg/片和8.8mg/片,不足每日推荐量(100mg)的十分之一,难以起到补充维生素C的效果。

 

业内人士指出,市面上大部分的维生素C泡腾片都属于普通食品,仅仅是一种固体饮料而已,靠这类泡腾片来满足身体需要是不现实的。

 

由此看来,维生素C泡腾片的品质参差不齐,市场还比较混乱,消费者难以购买到真正有益于健康的产品。

 

C产品基本都靠合成

 

药房的许多导购员都会说,“保健品维生素C是天然提取的,无副作用,2块钱那个小药片是合成的,有副作用,对人体不好。”

 

同时,多数保健品维生素C产品包装上都会印有水果,特别是橙子、樱桃这样的图案,十分具有诱惑力,消费者对此也是趋之若莺。

 

然而,保健品中的维生素C真的是天然提取出来的吗?它跟2块钱的维生素C(药)片又有什么区别?

 

“无论是保健品、泡腾片还是药片,它们用的维生素C原料基本都是一样的,通过合成的方法生产,几乎不会天然提取。”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中指出。

 

任尧表示,植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相对低,且容易被氧化,所以天然提取的成本极高,合成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维生素C生产国,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这种生物合成的方法生产。”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农绍庄解释。

 

既然保健品中的维生素C与药片用的原料一致,为什么价格却会相差几十倍?

 

“保健品申请一个蓝帽子(批文)就需要投入几十万的费用,再加上营销、广告等环节的开销,价格高就不是奇怪的事情了。”农绍庄补充说。

 

不过,对于天然维生素C是否比合成维生素C更好的问题,依然也有许多的消费者心存疑惑。

 

“科学上,不存在所谓的天然和合成之分,维生素C就是抗坏血酸,无论哪种来源,它的结构和作用都是一样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主任蒋卓勤指出。

 

陈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天然和合成的在结构上没有区别,安全性也一样,如果说(合成)有问题的话,可能是生产过程的残留物,不过即使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也有类似的问题。”

 

正如范志红在科普中所说的,纠结于是否天然与合成,对消费者本身没有什么意义,要想获得真正天然的东西,还是直接从果蔬中摄取最好。

 

(责编:陈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