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的农业部标识目录

2018-04-03 10:06:01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佚名

 

在当下的中国,推广转基因与反转基因的声浪皆日益高涨,阵营分立。其中,究竟哪些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是转基因讨论的关键点。由于转基因方面信息不对称,社会上质疑和谣言不断。

 

根据中国相关法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需进行明确标识。但目前的标识是否可靠?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否得到了保障?

 

纵观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明白标识的大豆油与涉嫌超范围生产的豆制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录”十年未更新

 

10月27日《人民日报》报道,专家回应消费者疑问称,市场销售的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是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制作的。

 

“与进口转基因大豆相比,中国自产非转基因大豆虽然脂肪含量低,但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进口转基因大豆,非常适合于生产大豆食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常务副会长卫祥云这番话意图将国产大豆与用于榨油的转基因大豆区分开来。

 

但从本刊此次检测结果来看,转基因大豆的使用和标识已经超出农业部转基因标识“目录”5类17项的限定范围。

 

所谓的目录是指2002年农业部颁布的《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标识的“第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下简称“目录”),包括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五大类的种子及其直接加工制品。(图1)

 

 

“目前的目录难以涵盖所有转基因食品,漏洞很大。”长期研究转基因检测技术的专家卢长明告诉记者,“除去许多豆制品未列入标识外,与菜籽油、花生油并列三大食用油的棉籽油,大部分都是转基因棉籽制取,也不在标识管理范围内。”

 

事实上,除了本刊此次的检测结果,国内早有研究证实转基因大豆使用超出农业部要求标识范围。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在2006年、2011年、2012年三次在深圳市场上随机抽取大豆及豆制品进行定性检测,以评估深圳市场转基因大豆的阳性率。“2011年监测106份样品中就检出2份转基因阳性样品,而所有检出转基因阳性样品均没有转基因标识。”相关负责人邓平建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

 

针对“目录”出台十年未更新的问题,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俊海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表示,随着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品类必然会超出要求范围,“目录”需要与时俱进、升级改版。对于转基因食品,买不买由消费者判断,安全不安全需要科学家研究,但企业必须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含有转基因成分。

 

“明明白白”大豆油

 

在农业部目录中,大豆油是目前消费者直接接触份额最大的转基因食品,也是目前标识较全面的产品。根据用于油料压榨的数量和出油率,业内人士估算,2012年转基因食用油至少已经占据了六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厅了解到,使用进口转基因大豆作为原料加工的企业均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被列入清单的可查企业,大多为油脂工厂。

 

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市场上的6个品牌20种大豆油或含大豆油成分的调和油产品中,有16种产品标明“转基因”,另外4种产品均明确写明“非转基因”。然而,不同于包装桶上引人注目的彩色“非转基因”标记,大部分转基因大豆油的标识都只出现在产品背面不起眼处。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曾公开表示,虽然部分食用油使用的是转基因原料,但在精炼以后,食用油脂中是几乎不含转基因成分,所谓的“非转基因”其实是概念炒作。

 

10月22日,国家标准《大豆油》(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强调使用转基因原料的产品需作出转基因标识,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食品产业研究员边晨光表示,“以往食品生产企业担忧转基因食品标识会降低消费者购买量,因此不愿意进行标识。但此次大豆油新国标中明确强调了生产企业要按照规定进行转基因标识,大豆油新国标要比《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更具针对性,产业强制力度也更强。”

 

这意味着,食用油行业经过十年的发展,终于将转基因从“遮遮掩掩”走向“明明白白”。

 

“无法自证”的酱油

 

在转基因大豆链的另一面,记者调查发现,进口大豆榨油后剩余的豆粕“去向”成为疑点之一。有豆制品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有些企业可能使用转基因大豆或豆粕制作酱油。

 

但此次《消费者报道》送检产品中并不包括酱油,原因在于,在本刊接触的多家检测机构中,没有一家愿意接受这项业务。

 

记者就此咨询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就目前国内的多种检测标准,并没有针对酱油适用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因为酱油本身没有植物组织存在,经过微生物发酵基因片段已经被破坏,有效片段很少,所以无法检测。

 

另外一家检测机构则告诉记者:“目前基本没有企业送检成品酱油,一般会带着原材料大豆进行检测,但这种情况也很少。”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内颁布的“食品中植物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标准方法一共有三套,分别由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制定。这致使国内转基因检测的认定标准存在争议,无法统一。

 

其中国标GB19495.4《食品中植物转基因成分定性检测方法》自2003年颁布一直未更新,无法适用于类似酱油等深加工产品。

 

反而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SN系列经过历年更新,已经涵盖更多的食品产品。卢长明告诉记者,“SN系列标准主要对进出口商品把关,更为严格。”记者就大豆原料来源询问知名酱油品牌海天与珠江桥。两家企业都表示,其使用的大豆原料都经过检测认可,但不便向公众公布。

 

不过,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邓平建却表示,目前国内检测转基因成分的研究是排在世界前列的,其实检测酱油技术上没难度,就看国家法规需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