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消费:以“透明”构建信任

2018-03-29 14:31:18     来源:消費著報道      作者:佚名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2014年1月,国家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转载了《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一文,对12个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其中就包括:掺假羊肉,镉大米事件,瞎果榨汁,方便面重金属超标等大家熟悉的热点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触动着消费者敏感的神经,也让食品行业被蒙上了一层不信任的面纱。如何在消费者心中构建信任,成为食品行业的大课题。为此,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普及安全生产的理念。其中有企业尝试创新互动模式,邀请消费者参观生产过程,与消费者更“透明”地沟通。

 

透明撕开不信任铁幕

 

公众对食品行业的不信任是如何形成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罗夫1970年时发表了论文《柠檬市场:质化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中就指出,不对称信息会对市场运作的影响,使交易受阻,改变此状况的方式之一有赖于市场的诚信。

 

国内许多学者对食品安全与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后,认为食品从原料采集到餐桌,时空上离消费者越来越远,消费者难以获取各环节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

 

为了打破企业和消费者信息沟通的不平衡,汤臣倍健“透明工厂”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2012年,汤臣倍健“透明工厂”正式落成。该工厂不但在硬件、产能及管理上具有行业领先水平,是亚洲领先的膳食营养补充剂专业生产基地之一,更率先在行业内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公开原料和生产过程,并通过各种渠道邀请公众现场参观透明工厂,让公众零距离感受汤臣倍健的全球品质。

 

“我们一直相信,诚信比聪明更重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诚信和透明显得尤为重要。”汤臣倍健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特军说道。

 

据介绍,汤臣倍健的“透明工厂”主要包括两方面:生产过程全透明,全球原料可追溯。

 


一方面,汤臣倍健透明工厂从全球原料的储存仓库到生产车间、产品检验中心到包装车间都是全部开放的,参观者透过回型走廊的透明的玻璃窗,360°观看生产车间的每一个细节。车间内装有高清监控摄像头,生产实况同时在“透明工厂”大厅直播。参观的消费者可以看到一件产品从原料到加工生产,最终包装为成品的每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汤臣倍健配备了先进的WMS(仓库管理系统)、MES(生产制造执行系统)、防伪追踪系统,这三个系统涵盖了产品从原料存储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三个系统数据自动连接,实时采集数据,全程记录从物料入库、存储、领料、生产、检验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从原料跟踪至成品、或成品反溯至原料的可查询体系。使汤臣倍健实现了行业内首个针对消费者开放的原料信息系统——全球原料追溯系统。

 

人人可参与的“透明”消费

 

“透明既是一种责任,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曾经有人表示开放了透明工厂,当危机发生时,对企业的影响会更大。而公开全部原料甚至供应商这一点当时遭到了来自公司内部的反对,有人担心公布供应商这类商业机密不是一般透明工厂的做法,会否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我们认为要做透明就做真透明,不做样子,真实的展现哪怕不完美的真相。”陈特军表示,汤臣倍健希望以透明、诚信的态度与公众真诚地沟通,使更多人信赖汤臣倍健。

 

2012年,中国消协将3·15的主题定为“消费与安全”。彼时,健康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刘纳就对媒体表示,消费者也对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是有责任的。她指出,每个消费者应该是食品安全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投票。

 

“消费者要有正义感,当你不去支持不安全生产者的行为,不去购买不安全的东西,你就成了一个正义的消费者,你的正义行为就能够对于食品安全的良性循环市场起到一定作用。”她说。

 

她认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处于市场终端的消费者责任非常重要,从消费者角度来做科普教育,不仅更为简单易行,也能够加速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

 

作为责任消费中的一种,消费者和生产者在拥有大量对等信息前提下,能作出理性判断和购买。然而,现实生活中,两者之间的信息并非对称。在一些研究中,甚至认为生产者不必然比消费者掌握更多食品安全信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介入也未必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相反,当企业主动将信息向消费者公开透明化,反而更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开放透明工厂不仅能够让消费者更加了解企业和产品,提升对产品的信任度;也能促进企业更加自律,提升产品品质,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陈特军解释道。